【爆】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文化反思/人文景观类

  看展难道就是为了发朋友圈?

  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因为那里的西我从没有见过,它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我对博物馆的态度也慢慢发生变化。

  这次暑假,我到了地质博物馆。顾名思义,博物馆的矿物标本数不胜数。从入口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地球厅。一颗硕大的地球仪摆在间,四的走廊环绕这地球仪,上面讲述着地球的起源的常见的地理现象。在这精美的图像和生动的模型面前,初的地理课本在我的脑海展开。

  在所有的展厅,我的记忆全被宝石展厅占据了。

  有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琥珀光的琥珀,有 缓髻轻拢,一朵云生袖的珊瑚,还有可以玲珑望秋月的水晶。各种宝石在暗淡的展厅和灯光下发出点点星光,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

  博物馆也贴心的在每个宝石的后面加上了它的简介,并且也通过文字告诉我们不同宝石的奇异特效。

  在这观赏之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多人并不会在意这些宝石的形成过程和官方介绍,更多的人只是拿着手机去拍一些自以为好看的西,然后精修一番,配上文案,最后将刚刚精修过的作品上传到朋友圈,点击发布。今天的看展算是成功完成了。

  这样的事情,说不奇怪,朋友圈早就是作为大众消遣娱乐,吐槽生活,分享心情的必要途径。

  但是,末逛一两个时的展真的能学到什么西吗?

  真的能看到这个展览在讲什么西吗?

  这种虚假的,刻意的,朋友圈的艺术感只不过是向更高的社会阶级靠拢的一种自我欺骗罢了。

  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尼迪厄说过一切文化实践和对文学绘画或音乐的偏爱,都与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社会出身密切相关。但是这种对艺术的偏爱,不爱也罢。

  再看看博物馆的展览,虽然有着详细的简介,完整的展品和讲解,但是一部分可以让游客动手体验的器具已经不能使用了,而且看上去好久都没有维修了。这也许是对这种现状的妥协吧,毕竟修好了应该也没人看。

  回程路上,默默回望地质博物馆,目送它的身影,缓缓离去。它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社会现象的受害者,也是我博物馆一游的记忆珍藏。

上一篇:【企业】求个比较全面的网址导航网站 下一篇:【制度】口头传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